菊与刀

资料百科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客继罪氢晚工挥作的文化人类学著来自作,首次出版于360百科1946年。

全书并不长,共十三章,附一些日本词的注释和全书索引。除前述首尾两章外,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室些京低门波顶旧提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学到传统。书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纹“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的意象,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指出日本文化是一种石顶英紧出克声压举耻感文化。

  • 中文名 菊与刀
  • 别名 菊花与刀、菊与剑
  • 作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
  • 类别 文化人类学
  • 首版时间 1946年

内容简介

  全文来自分为十二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提出问题之后,第360百科二章研究了日本人性格的现象:战争中的日本人。本尼迪克特抓住了日本民族的两大典型性格表现,一是天皇的神最不可侵犯,二是被俘虏的日本人与美军的高度合作。她毫不避讳地谈到了安声有从这样的性格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处置有参考价值。接下来的章节里,本尼迪克特还讨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和明治维新对传统等级的冲出和改变,并尖锐地指出日本对等级文化的迷信导致其在侵略外国时也试图输入这种等级观念,而这种日本独特的伦理体系当然难以为他国所接受和消化。然后她分析了日本文化的便源呼谈命“负恩”逻辑,并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和美呼比哥紧研点似口国的罪感文化差异极大。为了洗刷耻辱,日本人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按照他们的信条是,用适当的方法自杀,可以洗刷污名并赢得身后好评。美国人谴责自杀,认为它只不过是屈服于绝望而自我毁灭。”在此基础上,本尼迪克特认为,口本极端的道德准则使他们的生活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为补偿,日本文化对感官享乐宽容得令人惊讶。本尼迪克特还探讨了日本人的自我修养和育儿方式位笑夫问论观绝重程望,不管具体的方法与形式,其本质上与严格的道德准则是一脉相承的。最后,她分析和评价了投降后的日本人与对日政策。

菊与刀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丰国热胜无松似会燃苗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其父土歌岩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

创作背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意助块另九己沉尾声,轴心国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美军进占日本本土只是时间问题。培机如鲜望班云棉也许同是欧洲文化背景,美国对德国战后问题的决策较为清晰。但是如何处置具有东方文化背景来自的日本战后问题,美国政府需要迫切作出决策你夜培。为此,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以期制定出最后的决策。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接受这一课题的众多专家学者之一。她是一位美国女人类学家,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国文学,后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于二战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弗兰茨·博厄斯,并取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主要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

  当时日美搞复称松还在交战状态,本尼迪克特不能到元助路于每沉放鲁染深日本本土进行调查。于是,长于田野调查的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调查了发技爱货油穿盐关底过抗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战时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犯,同时收集了大量有关日本的文艺学术作品,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解读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特用“菊”与“刀”的形象,揭示训附娘有秋东练白个装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味向钢刑挥对广聚民族性。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她把这份报告写成书出版,即《菊与刀》。

作品思想

  “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本尼迪克特用这两个词表示了日本人的两种矛盾的性格: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维任迅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对调独知停于日本人的这种国民360百科性格,本尼迪克特从等级制度、报恩意识、义理、日本儿童的养育方面展开分析。

  作者认为践类耐拿再,“在日本民族有关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国家关系的整个观点中,他们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乃是核心地位。”“各守本位”是描让形讨盐述他们等级思想的关键词。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有其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每人都应安守其地位,享受其地位应得的权利,履行该地位所要求的义务。一个人必须向地位高于他的人章春香苦露较钱族龙表示敬意,而地位高的人不得侵犯地位低的人的权利,否则地位低的人的报复是正当的。

  日本人在观念上认为自己是历史的“负债者”,这种债即有父母的“恩”,还是儿子欠父母的句情队全急生毛一切;又有“皇恩”,是一个人对天皇的负债;还有别人施加给他的“恩”。这些恩都是必须偿还的欠债。一个人要成为有德行的人,就必须报恩。由于报恩意开外所千站角识的存在,日本的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服从的关系表械并关内接波设消,比如子女要服从父母,意井鲁施下级要服从上级,人人都要服从天皇。

  本尼迪克特还从日本儿童的养育习俗上来说明日本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她认为,日本人的人生曲线和美国的不同。日本的幼儿和老人享受了最大的自由和从容。幼儿期过后,限制逐渐加强。到了结婚前后,个人的自由达到最低的限度。到60岁以后,日本人又可以像幼儿一样不受耻辱的烦扰。日本儿童特别是男性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两重性,即幼时除了要对父亲表示恭顺之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对母亲和祖母大发脾气,随意发泄自己的挑衅心,而六七岁以后,慎重与“耻辱感”逐渐加至他们身上,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训练越来越严厉。这种教养方式在日本人的人生观中产生了矛盾的性格,即一方面日本人可以爱好赏樱花、菊花之类的优雅行为,另一方面又可以手执刀枪进行残酷的杀戮或者自杀。

作品影响

  《菊与刀》1949年被翻译成日文,受到日本国民极大关注,据说曾经卖出了230万册。1951年,这本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

  1990年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本著作,在学界引起关注。2005年后,中国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此书,商务印书馆也重印了七万册,并意外地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菊与刀》的热销,引起日本媒体注意,《读卖新闻》等对此做过专题报道,并分析认为这本书畅销,是因为时值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的年轻人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

出版信息

书名译者ISBN出版社出版时间
菊与刀
9787533945510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7月
菊与刀田伟华
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8-1
菊与刀一兵
武汉出版社2009-6-1
菊与刀刘锋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1-1
菊与刀北塔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1-1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女,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作除《菊与刀》外,还有《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