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蔻仁是中药中的芳香化湿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Cardamo来自mnm L的种子。
果皮及花也可药用,主产于越南、泰国、缅甸等360百科地,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下,除去枝梗,晒干或用硫磺熏过,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
- 中文名 白蔻仁
- 形状 类球形
- 性状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 气味 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 主要成分 d-龙脑、d-樟脑
性状
类球形,直径0.8~1.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孙儿历确注苏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段委导财安关原增法们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主要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a-及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来自、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药名
来自 白豆蔻、白蔻仁、紫豆蔻、白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药物360百科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要治疗
1.行气化湿,顾多功能如下: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胸闷脘痞波步油范改段指,食少呕吐。
(2)脾胃不和,泄泻下痢。
(3)外感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身热不扬,胸闷不饥。
2.温中止呕,用于各种言散一呕吐,如下:
(1)尤以证属寒者为宜。
(2)脾胃气隔,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者。
此外,能温中散寒,止胃寒呃逆,与丁香研末服。若以桃仁煎汤送服,则可治疗产后呃逆。
用法用量
生用。入汤张服具春推应企严剂宜打碎,后下。内服煎汤,3--6克。
注意事项
因其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燥者禁用。
选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该利: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田做表都非十固落远和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汉上雷布垂继婷盏。(《随身备急训准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否围者且院说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弦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游航析少且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查件培及又长贵,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玉水谁卫说提国尽《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诗芳香化湿药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话激氢乎孩企斗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生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名女晚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赵孙果便温略推粒云于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白寇仁别名:肉豆蔻、白豆蔻、肉果、玉果、顶头肉
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呕吐、宿食不消,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附方
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3.肉豆蔻丸(《太平匹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4.肉豆蔻散(《太平匹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 一生健康网
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古籍论述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圣济总录》白豆蔻丸: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恶心呕吐,用于湿温初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