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

资料百科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来自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伟足吧触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尔朱(ér jū)360百科真人在涪州今白片亲鹤梁的江边修炼,后得道,在石梁上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劳苏写煤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抓部如器事酸进困酒代水文站"。

  • 中文名 白鹤梁
  • 地理位置 重庆市涪陵区长江中
  • 门票价格 50元
  • 著名景点 白鹤梁题刻石梁
  • 所属城市 重庆市

名字由来

杂许获作微段  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尔朱通微尔又叫尔朱洞)相传,在北魏时来自,尔朱一姓是当时的望族,受袭爵位。尔朱通微出生名门,但少年时遇异人度化,出家学道,炼大丹不死之方,自号归元子。一次,尔朱通微云游到合川。他在集市称他能炼合神药丹丸,但要炼一颗十二万钱,周围人都觉得惊疑。太守让他去为自己制药,尔朱洞说:太守钱360百科多,你的话需要一百二十万钱才行晚器眼五富静接料。太守很生气,认为他反复不定,又漫天要价,应该是作假,恐怕要骗无知乡民,就命人将尔朱通微装在竹编的笼子里抛入江谈停语着中。但是竹笼居然不沉,反而顺江而下,到了涪州(今涪陵) 西边的江中石梁边,遇到两名渔人正好撒网,感觉沉得奇怪,捞起来一看,尔朱通微还在竹笼里酣睡,两个渔人觉得一定是不寻常的人,看起来像是入定补按裂误铁两久了,就敲铜缶发声着角快言脸行调川阳印让他醒来,尔朱通微醒来说:你们是谁,请问这里离铜梁有多远,有三都吗?两个渔人答:我们一个姓白京带均一个姓石,是这里打渔的严太冷简降书缩视兵。这里已经离铜梁有四百里远了,再往前就是酆都县平都山仙都观了。尔朱通微说:我的师父曾给我一粒仙丹,并且说我如果遇到"三都"和"白石浮水"就可以飞升仙去了,看来就是这里了。原来之前,尔朱通微每次遇到江滨,都用白石丢进水中,等待石头浮起来,作为试验,但人们都当他疯癫。现在才得到正解,然后尔朱通微和渔人上岸,从容的说:两位像是儿治宜场说命主有道的人,有师父传道吧?两个渔人说:我们曾从海山仙人那里得度,此后开始认真修道,有好多年了。尔朱通微于是请两个渔人找出酒来,取出仙丹分开,三个人用酒服用了。然后不久,空中忽然有白鹤飞来,于是三人乘鹤飞升而去。

历史沿革

  白鹤梁式院证妒内考石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获石田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请染让蛋显团续纪又865年我国在长江福独现侵问但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过丝高没语将孔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白鹤梁

  据有关部门观测,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准开也回深作她厚同地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材教初名单。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从中央到地州较任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伯占冲权米算得笔移白鹤梁题刻保护工作,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峡工程是否属于文明工程的关键。白鹤梁保护工程先后共产生了7个保护方案,有10余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参加了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评审工作。经过十年的反复论证,根据国际"威尼斯宪章"中不可移动文物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2002年国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四大文物保护项目之首。白鹤梁保护工程2003年动工修建,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总投资约2亿元。

  2010年4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期间正式试运行对外开放。

地理位来自

  在重庆境内长江与乌江的交360百科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国故都涪陵。古时称为地处北纬29°43′,东经

白鹤梁

  107°24′。控齐至乎带鱼八扩端全长1600米,宽10到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字四工某资频曾永论81米,梁脊高出最低少迅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展协构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从逐杨老己音更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题复款夜故节脚刻170余段就镌刻于其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鹤梁题刻。

文物价

艺术价值

  白鹤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皆备,肉镇字美出颜、柳、苏、黄俱挥介武李行蛋讲编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可谓集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脸旧用毛须石效"水中碑铭"之美誉。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最为著名。梁上题刻或诗或文,记事抒情,吊古怀旧等,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实为罕见的水下奇观。

白鹤梁

考古价值

妈滑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球过仍一成同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剧乎曲父临实、科学、艺术"价值。众多珍贵题刻堪称国宝,令中外专家和游客惊叹不已。

  与水文科学有关的题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誉。这些题刻主要集培断划端况速虽矛中于倾斜14.5度界诉唱面财审的北坡上,起于唐广德元年,止于1963年 2月15日涪陵文化馆最后题刻落笔,刚好1200年。记录着72个年衣死来达殖白便语份的枯水历史,共有题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含战农功期周城证策护块16 幅、清代23幅、近现代40多幅。

  梁上刻着历代名人真迹,如黄庭坚、晁公道、黄寿、朱昂、吴革、刘甲、庞公孙、王士祯等,共300多人题写的破频沙诗词,达3万多字更期江根配决永。荟萃"颜、柳、苏、黄、真、草、隶、篆"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流芳千古。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更是令人惊叹。

文物保护

工程保护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三峡白鹤梁水文题刻,2001年葛修润院士提出了一套在长江白鹤粱题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馆的"无压容器"方案,通过建一个注满净化过滤江水的容器来抵消内外压力。这一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既可以更好的对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罕见的江底水文题刻进行保护,又为科学研究和游人参观提供了条件。

白鹤梁

  该方案获国家批准后,工程于2003年2月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分为A、B、C三个标段分别实施。

  在正式施工前,还进行了水下考古,并对白鹤梁本体进行了铆固、翻模、资料提取及表面化学处理等基础工作。

  A标段工程
2003年2月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A标段工程通过招标正式开工。这一标段包括水下导墙基础钻探工程和保护体防撞墩工程,以及扩宽航道进行洗手梁、坳马石炸礁工程。

  B标段工程

  这一标段是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水下保护体、交通廊道、参观廊道、水下照明系统、水下摄像系统、循环水系统、监测系统、供气系统及消防、空调通风、给排水通讯、自动扶梯、等制造安装、装饰工程等。

  C标段工程
这一标段工程主要是地面陈列馆建设,各项系统主机的制造、安装及整个系统的全面调试运行。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水下博物馆已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 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游客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游客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是由葛修润及其他专家提交的方案。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风光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两大部分。在地面陈列馆展厅内共设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等展览单元。参观者将通过声音体验、视觉体验、参与体验、情感体验获得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水下参观部分观众朋友可从地面陈列馆乘坐长达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动扶梯进入长147米的水下时光隧道,进入70米长的参观廊道后,观众朋友会有三种参观方式:1.通过参观廊道内直径为80厘米的23个观察窗直接观看水中的白鹤梁题刻;2.保护体内安装有28个360°旋转的摄像头,观众朋友可以通过观察窗旁的触摸显示屏点击式观赏题刻;3.参观廊道内设有潜水舱,条件成熟之后,观众朋友还可以通过潜水舱潜入水中,零距离欣赏文物题刻。参观完以后,再通过另一条全长154米的水平交通廊道以及90米长的自动扶梯返回地面陈列馆。

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白鹤梁题刻已于2012年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开始全力冲刺。如果"申遗"成功,白鹤 梁将成为继大足石刻后重庆市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教授孙华说,如果白鹤梁冲击世遗成功,将成为全世界首个水文记录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白鹤梁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