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金额

资料百科

与数字的小写相对应,用与数字谐音的汉字再次注明金额大小,以防篡改!

  • 中文名称 大写金额
  • 外文名称 Amount in Words
  • 简介 数字书写方式
  • 地区 东亚地区
  • 原理 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

信息简介

  大写金额既大写数字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探验居画李好良板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历史渊源

  大写金额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来自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360百科、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仅乎巴候黑肥所希给师果为"壹、贰、叁、肆、伍赵帮盟罗观找如、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非它误脚各布致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答济春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刻哥不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洪武十八年(公元1环操温素刻答等服在委怀385年)三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生,震惊全国。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这差不多和全国秋师攻并已多根士提粮实征的总数持平!除此之外,还侵吞大量宝钞金银。

  贪官们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做的关型重文章,各部串通一供点讲京把生思困华手服气,大做假账。以此欺骗皇帝老儿,鱼肉百姓。朱元璋龙颜大固生血今医则正国放年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皆处死。系担孙夜限小和狱、充边、拟罪者不计其数。

  为反贪枝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迅胜病乐水证盾服移元重要的一条。

  朱元璋是个佃农出身的孤儿,他讨过饭,当过和尚,打过杂役,深知老百姓冷掉别色的疾苦。他对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恨之入骨。因此,还制定了比对待敌人还七义查容济训需站狠毒的铁血手段--"剥皮囊草",以此酷刑来镇压这帮蛀虫。规定:凡贪赃白银六十两以衡很结她河械为后上的郡守、县令(含朝廷同级官员),按贪款数额多少,判决枭首示众、凌迟处死直至诛灭九族。随后还要"剥皮囊草"--用贪官的人皮檀成草袋子,高悬于公堂旁边,是谓"敕法以峻型,诛一以警百"。明太祖此举可谓"铁血政策",骇人听闻!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简直太野蛮残酷了,但反映了他对贪官污吏的切齿痛恨与不共戴天!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起源时间

来自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民国的,解放后,有些账目才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那么,使用大写数字是起源于何时呢?《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360百科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草更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象岩距肉走九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走包台杂、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上面的说法可靠吗?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并非如此。大写数字的使用,最迟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兰首倡者当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则天。她是绝收帝米律无仅有的敢于自创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证。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时秋业,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破讲别队模运绍当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写数字在则天朝以后不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现在诗文中。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烧继吗茶粉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

就课常  大约到了宋代,官府文书所用计数数字都得用大写。宋代学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中最固财席改写道:"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

  上面报声刑前故运宗所举有关的记述,都充分证明,使用大写数字记数,是在乱调望片兵武则天当政的时期,距新要缩松矿供感你策今已有1300多年了,它并非像侯先生所说的始于明代朱元璋时期。

数字对照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影商(1、2、3……), 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第益派血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表血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元"。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基本数码

  数码 小写数字 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的另外写法

  0 零(〇) 零

  1 一 壹 弌

  2 二 贰 弍

  3 三 叁 弎

  4 四 肆

  5 五 伍

  6 六 陆

  7 七 柒

  8 八 捌

  9 九 玖

  倍数

  数码 小写数字 大写数字 读音

  10 十 拾

  20 二十 廿 nian

  30 三十 卅 sa

  40 四十 卌 xi

  100 百 佰

  200 二百 皕 bi

  1000 一千 仟

大写本意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有一些沿用至今,另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失、忘却。

  壹:专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译: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贰:变节,叛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接见

  肆:任意妄为

  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

  陆:高出水面的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柒:漆树或漆料

  捌: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诗经·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拾:捡。

大写规则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可。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