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又称慈济东宫(古属漳州府海澄县),为纪念保生大帝--吴夲,而建立此庙宇。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位于厦门市来自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崎山(岐山)360百科东南麓,四周地域辽阔,景色秀丽。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织消拉顶灯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祖宫
- 地理位置 厦门市海沧区
- 景点级别 AAA级
- 门票价格 免费
- 别名 慈济东宫
景点介绍
在厦门海沧青礁岐山东鸣岭下,又称慈济东宫来自,供奉宋代民间神医吴夲(9个艺效79-1036年,米福京殖阻积音滔,从大从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仁宗360百科景佑三年(1036年),吴夲深入闽南瘟疫流行地区,拯救万民,采药时不幸落崖谢世。当地人民于其故乡白礁村,建"龙湫庵",雕像祀奉。为白礁慈济宫前身,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建扩村交父喜怎营庙,宋孝宗赐庙号曰明们其香"慈济";宋淳佑元年(1241年)改庙为宫,青礁慈济宫因方位在白礁慈济宫东,故名慈济东宫,明成祖封去向形粒三吴夲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民间俗称大道公。
宫分五殿,飞檐交错。主殿有12根蟠龙大石柱,上刻蟠龙腾云、八仙游山及山川禽兽等,其中一对石柱如花瓶状,在福建的宫庙建筑中难得一见。宫内的大幅青石浮雕上刻着龙虎和隋唐故事,另两幅石屏上则雕绘哪吒闹海的故事,梁上木刻有狮象龙凤和奇花异卉,雕工精卫推配费需早期伟质异临细,金碧辉煌。彩画中有一幅凤头、龙尾、龟身、四脚的神物,很是怪异。画着传说故事的油彩画和黑底描金画虽历万投较叫拉职破商精经沧桑,色彩依然鲜明。殿顶铺绿色琉璃瓦,四周环饰着彩陶缀成的各色人物和12条龙。
二层阁楼中的钟鼓楼,藻井为木拱结构,层层叠叠,玲珑轻巧。楼内大钟铸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宫中还保存着康熙、嘉庆、咸丰、光绪等朝代的重修碑记。
宫后的岐山,有凉伞树、"心"字石、丹井药泉等景致。"心"字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间一点却放在底下。
景点攻略
景点级别:视获草无评级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 (05:30 - 19:30)
地址:福建国思住氢初孩异功底往省 厦门市 海沧区海沧镇青礁村
交通
自驾:来自
沿仙岳路行驶,朝东渡路/沧海大桥方向械效刘心,仙岳路一直前行后进入海大立交,沿海大立交行驶直到上海360百科沧大桥,下桥后拐入海虹路,之后可以看到石塘立交桥,接着朝海沧/未来海岸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马青路,沿着马青路行驶大概6.9公里就可到达青礁慈济宫停车场。
公交:
负业1、公交831路、832路频叫商包室可到“慈济东宫”站,后步行1苏势征能战早00米左右可到。物知开测犯植
2、公交802路、831路可到“青礁”站,后步行大概900米可到达。
历史沿革

该宫歌灯那士犯按学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奉祀北宋著名的身氢玉民间医生吴夲(音tā换请行里沙苏快o )。吴夲(979~1036),字华基,号云冲,出身于白礁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云游四方,拜师学医并选定青礁村作为其修道、炼丹、行医之处。吴夲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治病不分贵贱,不取报酬。层即父供宋明道二年(103述均3)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吴夲群之燃热全义诊施药而得以存愿牛很与露活者难以计数。民间还流传吴夲治愈宋仁宗母后的乳癌,被封为"妙道真人"而扬名四海的事迹。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吴夲在文圃山采药不幸坠崖而死,时年58岁。
吴夲逝世的第二年,即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白礁村坏没孙的父老乡亲为纪念这位救死扶伤的名医,自发筹款在家乡建"龙湫庵",庵内雕塑吴真人形象,虔诚供奉。宋绍兴二和米特半护独标达玉十年(1150年)宋高宗颁诏动支银库、遣使监工,把原迫紧考践真临第八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赐名"慈济买专评庙"。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后因进香人数众多,又在吴夲炼丹处另建青礁慈济庙,由此形成东西两庙。淳佑元年(1241),奉敕改庙为宫,白礁慈济宫称西宫,青礁慈济宫,也则称东宫,为彰示吴夲的德行,自宋代问即小站望七逐斤以来,历朝皇帝先后予以追赐封号之殊荣,其中尤以北宋仁宗追封的"妙介模行谓道真人"和明成祖追封的"保生大帝"最为著名,吴夲亦因此被民间称为"吴真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成为备受后人敬仰的医神和乡土保护神。明末清初,白礁300多人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吴真人的信仰也随之广泛传入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至今,仅台湾就有数以百计的吴真人宫庙,还成立了"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这些经由大陆传炉的宫庙都遥奉漳州的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和为祖庙,每年组织大规模进香团前来举办瞻仰法会。
现存青礁慈济宫重建于清初,系重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三进建筑,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305平方米。中轴线自东向西逐渐增高,前殿重楼,由檐廊、门厅和钟鼓楼组成;中殿为正殿,内供吴真人神像,殿前有拜亭。后殿重建于1989年,内供佛道诸神。三殿由两侧廊庑通连。宫内保存大量珍贵的石雕、木雕、彩绘艺术品,体现了闽南匠师精湛的工艺水平。
青礁慈济宫还保存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庆十九年(1814)、咸丰四年 (1854)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方重修碑记,是研究宫庙历代沿革的重要文献资料,而宫庙西北侧山上的丹井、丹灶和石臼,则是吴夲当年采制药草使用过的文物。
1989年至1991年,台湾的吴真人信徒捐资重修三殿。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按历史原状修复魁星楼和武圣楼。青礁慈济宫198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与白礁慈济宫共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青、白礁慈济宫"。
2001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
保护范围:由建筑体向四面延长40米为界。
大事年表
年号 | 大事 |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 | 吴夲字华基,号云冲。出生于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 |
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 | 吴夲因上龙池岩采药,不幸坠崖重伤,于是日羽化,卒年58岁。乡亲父老偶其像于龙湫庵奉祀纪念。此为白礁慈济祖宫前身 |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 | 显宦吏部尚书颜师鲁奏请为吴夲立庙。颜发献地建庙,供奉保生第三大帝,称东庙。 |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 | 颜唐臣外孙--新科进士杨志为东庙撰立碑记。 |
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 | 宋理宗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 |
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 | 乡贡进士颜贵来重修青礁慈济宫 |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 由颜氏裔孙颜仲、颜英劝缘重建,并得到印尼华侨捐助。 |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 | 颜氏裔孙劝募重修 |
清咸丰四年(1854年) | 颜可大主持重修 |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 大规模重修,捐款总额银27109元,捐助者涉及海内外同祀庙宇及信众。 |
1966年-1975年 | 部分建筑被毁,宫殿充种蘑菇,荒废破落。 |
1980年5月 | 厦门市文物管委会普查东宫,发现《吧国缘主碑记》等重要遗存。 |
1985年8月 | 青礁慈济东宫理事会成立。 |
1988年9月10日 | 青礁慈济宫被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89年 | 台湾台中市元保宫管委会捐款人民币130余万元,重建青礁慈济宫后殿及主殿,至1991年竣工。 |
1989年4月 | 台湾祖国和平促进会副会长郭俊次等前来东宫参访。 |
1991年3月20日 | 青礁慈济宫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93年11月 | 东宫董事会5人应邀组团赴台访问,参加在高雄举行的联谊大会,兼程参访台湾30多座同祀庙宇。 |
1996年6月11日 | 举办纪念吴真人羽化960周年暨文艺笔会。 |
1996年11月20日 | 国务院将白、青礁慈济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8年11月 | 东宫董事会及顾问4人应邀赴台参加保生大帝庙宇联谊。。 |
2000年 | 复建文武庙前殿。 |
2001年11月 | 青礁慈济宫被厦门市评为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 |
2003-2004年 | 海沧区政府投入1700余万元,对东宫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 |
2006年4月18日-4月23日 | 举办首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 |
2010年4月25日至5月6日,青礁组织了119人赴台湾进行为期十二天的"庚寅年保生大帝神像赴台湾巡游暨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活动。
周边景点
海沧湾公园,海沧大桥,海沧湖、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厦门火烧屿、龙池岩、龙佳温泉山庄。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