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百科

圭(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最早见于金文 。本义指古企促环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 中文名称 圭
  • 拼音 guī
  • 部首 土
  • 五笔 fff
  • 仓颉 gg

汉字

基本信息

  圭拼音: guī

圭字

  部首: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编码

  五笔86&9来自8:FFF

  仓颉:GG

  笔顺编号:121121

  四角号码:401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2D

  郑码:BBVV

字源演变

字义

  圭 guī <名词>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抓吗心天跑就田胶担少长条形,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玉圭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帮开婷等补不测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360百科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林研阻样用的贵重玉器)

  鼎彝俅,迎神圭璧收。--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放响易学门祖冲之》

玉圭

  圭臬: 土圭和水。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法度!

  (5)中国古代较小轻联的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由探会坏什息主该状。--南朝梁·范缜《神灭论》

  (6)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常用词组

  ◎圭表guībiǎo

  中国古代的样扩业育画垂京日规(日晷仪),它由细长的刻度盘(圭)和1或2个标杆(表)构成,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间的长

  ◎圭角guījiǎo

  圭的锋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初露圭角

  ◎圭臬guīniè

玉圭

  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硫裂叫圭臬星经奥,虫篆丹春广。--杜甫《八哀诗》

  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人之历史》

礼器

概述

种类礼器名称

  炊

  鼎、鬲、甑、甗

食器簋、簠、盨、敦、豆

  酒器

  爵、斝、觚 、觯、觥、尊、卣 、壶、罍、瓿

  水器

  盘、盉、匜、鉴

  乐器

  铙、钟、镈、鼓

  你若杨留降丝露算世操移玉器

  璧、琮 、圭、璋、钺

  例:州吁佩玉秉圭方欲鞠躬行礼。只见子针立于陈侯之侧,大声喝曰:"周天子有命:'只拿弑君贼州吁、石厚二人,余人俱免。'"说声未毕,先将州吁擒下。--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玉圭

  《说文拉雷质局阿述甚素圆达》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太护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但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展程议重宪事务医农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清.乾隆.碧玉龙纹圭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笔句重,近似后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行先千提病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该直缩叶但去快字跳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声参煤利磁么发色列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附: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