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

资料百科

成都龙泉即成都市龙泉乎异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为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苗春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

成都龙泉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 中文名称 龙泉驿区
  • 外文名称 Longquanyi District
  • 别名 成都龙泉
  •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成都市

景点简介

  位于成都市东部龙尔具占伟山(龙泉山脉)的上有1984年以来新开辟的市级风景名胜区。包括花果山、百工堰、龙泉湖、石经寺等景区景点。 距成都市区38公里,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4公里,水面达8273亩,水域压军九热实宁降航局前常内有孤岛14个,半岛14个。湖周山丘与湖内岛屿,花果成百高板胡迅林,水质清澈,野鸭成群,游鱼粼粼。每到春夏,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秋冬时节,雾气茫茫,山水朦胧,倍感清幽。景区内宾馆、餐厅、舞厅、度假村、篝火营地设施完善,水上机动游艇、手划船、足踏船、气垫船一应俱全,是野炊、度假、游览的理想之地。区内景点众多,磨子湾、桃花岛、猫鼻梁是其中颇具特色的景点。

  区政府所在地龙泉街道距市中心(天府广场)26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来自成渝铁路穿境而过。

  2013年、2014年龙泉驿区皆荣获四川省十强县榜首,2013年GDP总量为837.1亿 360百科,2014年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944.6亿元,超过全省8个市州,而且天府新区龙泉片区 整车产量也将突破85万辆。

  成都龙泉桃花节

  春天一起去2013龙泉桃花节看那美丽的桃花吧!虽然错过了桃树上花骨朵成串的美景, 但是人在花中游,到处盛开的花朵也很惬意、龙泉桃花地势平坦,成片的桃树一望无际,占地有3000多亩的桃树林不仅此一处,书房村、天鹅岭、红沙坡都很不错哦。

  天府之国,春来第一花,非龙泉桃花莫属;以花为媒,举办盛会,又首推龙泉"桃花节"。

  被国务院盾后味万争专率初口画音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龙泉驿,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是闻名全国的花果山和风景名胜区,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著称。阳春三月,龙泉漫山遍野,桃花盛霞,梨花如雪,风景如画,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

行政区划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东郊,龙尔山穿境而过,南接双流区,北连金堂,新都,东依成都简阳些主温市,西壤锦江区,成华。境内辖4个街道,7个制液镇及1个乡,分别是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洛带镇食强钱特格必查,西河镇,黄土镇,万兴乡,同安街道,洪安镇,山泉镇,柏合镇,茶店镇。区委区政府驻龙菜批泉街道。  

历史建制沿革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浓营远阻画相派农国辖地。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来自国历史地图集》)。 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构钢没虽许面阳县则年)又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360百科直至元代。

  元时设陆路驿站。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上裂阿请呼农阳驿站,始称"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德伤术部口话精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转答编温迫载求跳位参四川郡县志》)。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来苗供低皇分署。

  1956年1食派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

  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利甚地限殖易大面、洪河、西河、青血看展初义新孙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证希历段切鲁练建评服,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应满仅树组、559个居民小组。

 格三略强 1997年,面积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万,辖11镇8乡。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优万去怎音介工直讨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

  2003年1月13日,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又兰玉顺张殖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原司互死死诉落欢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夜连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候延生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公里。

  2005年5月10日,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旅游

  石经寺

  龙泉一中(7张)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区政府所在地龙泉街道18公里,至成都市区37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贫湖

  21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规模。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景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有双向八

  洛带古镇(2张)

  车道的成洛大道连接洛带古镇和成都市区的新华大道。西部客家博物馆位于紧邻洛带古镇的博客小镇,是博客小镇客家文化标志性建筑。由四川金孔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于2012年10月开馆。

  龙泉湖景区

  龙泉湖景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茶店镇境内,是成都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景区面积40.38平方公里,湖周水岸线长54公里,距成都市区31公里,蓄水7000万立方米,水面8300亩。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依旁而过,交通极为方便。龙泉湖湖面开阔,东西直渡12公里,南北横游4公里。湖区内有半岛28个、孤岛14个

  1977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降落地点就在龙泉湖的大土湾。

  龙泉花果山

  龙泉湖(16张)

  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是成都市市级旅游度假区、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桃花观赏景区之一。景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花果成景面积113平方公里。"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成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真实写照。有书房村、桃花沟、成都龙泉万亩观光果园、百工堰、龙泉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以及川西第一丛林石经寺和洛带古镇等景区。[6]

  宝狮湖

  水上游乐场所。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宝狮村两山溪水汇合处的小平原上。原名宝狮水库,因两山之间有一巨石形如雄狮,人称宝狮,故名。1960年建成。水面46.67万平方米,容量200万立方米。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2张)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位于成都市区东部的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前后。这座发掘于1979年,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孙--蜀僖王朱友埙(1409~1434)的陵寝。

  后蜀宋王赵廷隐墓

  2010年11月中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于11月底开始抢救性发掘,2011年5月发掘结束。据墓志墓主人为后蜀宋王赵廷隐。

  大佛寺"天落石刻"

  天落石刻(3张)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众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为珍贵。因为历代慕名拓印,这块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的碑刻与周边所有石刻的色泽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体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是朱鹊和浮雕小佛组成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碑额为楷书阳刻,楷书阴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叙述了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业绩

地质构造

  龙泉驿区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平原东缘,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不规则的箱状背斜、苏码头背斜、龙泉驿向斜等褶皱与平行展布的断层,构成了区内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龙泉山隆褶带规模较大,北东方向10度至30度长有210公里,东西宽有15公里至20公里,是川西断陷带和川东隆起带(华蓥山以西)的分界线。龙泉驿区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三者的面积分别占龙泉驿区总面积的39.07%、3.86%、57.07%。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势北东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势高,高出东西两侧丘陵、平坝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现山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态势。丘陵相对高差为20米至200米。平坝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为明显的山前冲积地貌,相对高差5米至15米。区境内沉积出露的多为细砂岩、粉砂岩、泥钙质粉砂岩和页岩。境内最高峰长松山周家梁子位于柏合镇海拔1051.3米,最低点白杨沟位于茶店镇三元村海拔456.8米。

气候特点

  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6.5℃,最冷1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4.6℃(1980年1 月31日);最热7月平均气温25.6℃,极端最高气温37.5℃,(2006年8 月14日)。年总降水量平均值895.6毫米,年平均气压为956.4hpa(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32.9小时,年平均风速1米/秒,风向多为偏北风为46%,年平均无霜期297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9年,龙泉驿区土地总面积5.5698万公顷,其中耕地736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3%;园地2.52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2%;林地762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 %;其他农用地3295.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7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9%;交通运输用地539.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97%;水利设施用地553.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 %;未利用地27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

矿产资源

  青龙湖湿地(2张)

  龙泉驿区境内中部、东部露出的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细粒长石砂岩,地层面积120平方公里以上,厚度约666米至1027米,储量丰富,是页岩砖生产的原材料及后备资源;东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约952米,保有储量285.3万立方米,是建筑用条石的来源;大面街道至黄土镇一线分布的零

  星出露的棕红色、砖红色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后较为疏松,是铸铁用型砂的好原料;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区境内西部,可采资源储量很大;天然气主产区在洛带镇、黄土镇、西河镇、洪安镇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07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亿至6亿立方米,供气已并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网;区境内中,西部还有大面积覆盖的粘土矿。

水资源

  龙泉驿区龙泉驿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龙泉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龙泉驿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其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较大。

  地下水在成都市浅层地下水分区中可分为两区,一是台地区覆盖型红层(J-K)砂泥岩裂隙水区(Ⅱ1),分布面积337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资源蕴藏量5655万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894万立方米,二是龙泉山低山丘陵区红层(J-K)裂隙水区(Ⅲ1),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蕴藏量469万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242万立方米。龙泉驿区地下水天然总量6124万立方米,可采资源总量2136万立方米。此外,从1957年开始,东风渠引都江堰水入龙泉驿区,成为了龙泉驿区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东风渠每年向龙泉驿区提供的配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龙泉驿区植物种类较多,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相间分布,山坝差异明显。龙泉驿区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结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山区以各种乔木林、果树林相间分布,平坝则为果树林与四旁树、竹并存。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柏木、马尾松、青冈林和人工栽培的桤柏混交林、林农间作的经济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种。其中,用材树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桤木、青冈、按树、千丈、香樟、楠木、女贞、刺槐、合欢、榆树、风杨和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火炬松、露丝柏 ( 墨西哥柏 ) 、意大利杨树等;经济树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榈、桑树、黄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苹果、樱桃、李、杏等;竹类主要有慈竹、斑竹、硬头黄竹、金竹等。境内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杜仲, 三级保护树种有楠木、红豆树等。

人口

  龙泉美丽的道路(3张)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1万人,城镇化率50.3%。另有流动人口6.9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9.7万人,占49.7%;女性30.1万人,占50.3%;18岁以下10万人,占16.7%;18~35岁15.5万人,占25.9%;35~60岁23.9万人,占39.9%,60岁以上10.3万人,占17.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9.1万人,占99.1%;有彝族、藏族、土家族、回族、羌族、苗族、蒙古族等41个民族,共6772人,占0.9%;超过千人的有彝族、藏族,其中彝族189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7.9%;藏族1299人,占19.2%。2011年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2.9‰。

  2012年龙泉驿区总户数22.54万户,同比增长0.2%;年末龙泉驿区户籍总人口60.38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男性29.76万人,女性30.6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2:100。农业人口29.07万人,非农业人口31.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288人,死亡人口32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达到78.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万人。

交通

  龙泉驿区区内成渝铁路及其客运专线穿境而过,成昆铁路及其货运外绕线绕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横向干道驿都大道、成龙大道(及延伸线成简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在建)和纵向干道东三环路、蜀王(洪河)大道、绕城高速、新双龙路、汽车城大道、成环路、第二绕城高速(在建)等纵横交错的路网贯穿龙泉驿区。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规划方案,龙泉驿区境内将有两条地铁线路贯穿龙泉驿区南、北两片。

  其中,南片的是地铁2号线,由龙泉驿站开往犀浦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主干线,东起龙泉驿站,经龙泉街道西行,过东三环路后,穿过沙河,西止于郫县犀浦站。涉及龙泉驿城区的二期东延线按照施工计划,2014年5月完成地铁车站装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6月进行空载试运行,2014年底实现通车试运营。

  北片的是地铁4号线,由温江大学城站开往西河镇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内部填充线,西起温江城区,东止于西河镇场镇西侧。2013年10月21日,龙泉驿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4号线二期东延线项目龙泉段首开工会议,此次会议召开,标志着龙泉驿区地铁4号线二期东延线项目正式启动;4号线二期东延线始于一期终点沙河站,止于十陵站,全线长6.664km,设万年场站、东三环站、蜀王大道站以及十陵站共4个站。该项目投资58亿元,工期建设36个月,项目建设涉及十陵街道、西河镇。

经济

综述

  2012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40亿元,同比增长17.4%(按可比价计算),增速在成都市排第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526元,增长34.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02 亿元,同比增长26.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416.90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7亿元,同比增长12.1%。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十强区县之列。

第一产业

  2012年龙泉驿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省农林牧业增加值的70.0%;渔业增加值增幅最大,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农作物播种面积23475公顷,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16.8万千瓦,比2011年同期增长3.7%。龙泉驿区粮食总产量439.22百吨,蔬菜总产量3458.06百吨,园林水果总产量2089.54百吨;肉类总产量271.46百吨。

第二产业

  2012年龙泉驿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个,全年总产值1034.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4.60亿元,同比增长67.6%,利税总额达349.27亿元,同比增长31.9%,在成都市排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459.2%,比上年提高106点。

第三产业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11亿元,比上年下降15.8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44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年接待游客1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 %;实现旅游总收入44.24亿元。

社会

科技事业

  2012年龙泉驿区高新技术企业49家,实现总产值261.7亿元,同比增长38.6%。年末专业技术人员有7.2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技术人员3.65万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26家。

教育事业

  2012年末龙泉驿区普通中、小学学校55所,与2011年增加4所;专任教师4783人;在校学生达65533人,其中女生351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仍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也继续保持100%;初中升学率为97.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为82.2%,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高等院校
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天一学院
小学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三小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八小学校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九中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
高中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校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中学校

文体事业

  2012年末龙泉驿区拥有剧场、影院1个,博物馆及展览馆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450千册。国际互联网用户达94785户,增长5.5%。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3.39万户,同比增长19.1%;数字机顶盒用户10.69万户,同比增长40.3%;电视新闻稿件3122篇。体育场馆1个,体育活动场所56个,参加体育比赛人数4.18万人,同比增长6.7%;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42万,同比增长21.4%。

医疗事业

  2012年末龙泉驿区有医院、卫生院共32所,拥有床位数3735张,同比增长12.7%;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共3690人,同比增长3.6%,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291人,同比增长2.0%。卫生防疫人员213人,增长9.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2‰,降低了1.0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为4.2‰,降低了1.1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维持在99.9%。

洛带水龙节

  7月23日,独具特色的洛带水龙狂欢节正式拉开帷幕,洛带博客小镇成了一个水的乐园。大街小巷人满为患,而且每个人的手中都持有"重型武器"--射程达10米以上的水枪。当"恶龙"的出现时,万枪齐发,射杀"恶龙"。与此同时,在洛带博客小镇的四川客家博物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广东会馆、川北会馆、客家公园等地,客家人以洛带客家传说为脚本的大型实验剧《古镇神韵·梦幻洛带》缤纷上演:"观众是演员,演员是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游人自动走进1800年前的虚拟世界,戴上蜀国男女面具,摇身一变成为三国蜀民,在参与和表演中尽情狂欢,在水雾弥漫中再现三国时期刘阿斗沿成洛路游逛洛带时留下的许多动人故事。

文化

成都国际桃花节

  龙泉驿区是全国四大水蜜桃基地之一,被国家授予"中国水蜜桃之乡"称号,每年春天桃花盛开季节,龙泉驿18万亩、1700余万株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被重重粉色桃花覆盖,每年吸引着280万游人前来踏春赏花、邀友度假,在为期10天左右的花期内旅游收入达亿元以上。

  每年农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春游的最好时节。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满山遍野;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缤纷的花朵,如织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

  从1987年以来,每年3月,百万之众的中外游客,先后到省级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踏青赏花、观光旅游、洽谈投资,桃花会逐渐成为成都地区一大传统盛会和知名品牌。

  2008年3月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桃花节,将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的成都"桃花会"更名为"桃花节",是积极探索"政府策划、企业运作"的办会新方式。那届桃花节除举办百万游人观桃花等旅游活动之外,还邀请了国内及东南亚百余支狮龙表演队举办狮龙争霸赛、千人登山耐力赛、大型焰火晚会等。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房地产交易会、旅游、文体等大型活动。

"斩龙垭"的传说

  出成都东门,沿驿都大道向东行,便到了龙泉山山脚。龙泉山,象一条长龙,绵亘百多里,头向北,尾朝南,龙背拱得高高的,懒洋洋地睡在川西平原边边上。过去从川西到川东。都得从龙背上翻过,上山下山都有好几十里。尽管山前山后都有幺店子、豆花铺,能给走得汗流浃背、脚软腿软的行人打个尖,添脚劲,但翻起龙背来,还是脚杆打闪闪,腿肚儿转筋子,难爬得很啊。

  有一年,要修成渝公路,线路选定要从龙背上过。每天,成百上千的工匠,在山背上挥舞铁锤,敲石叮叮,但白天刚开出一个缺口,一夜之间又复还了原状。一眨眼,三个月过去了,工程毫无进展,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一天收工以后,月亮高悬中天,山乡一片沉寂,看守工地老石匠劳累了一天,也进入梦乡。恍惚中,忽然听见有交谈之声,原来,是龙王和山神在摆龙门阵。

  山神问:"龙君,这些天来,那么多石匠在你背上掀鳞撬甲,可把你搅昏了?"

  龙王冷笑说:"是啊,不得安宁了。"

  山神又问:"怎么他们白天在你背上劈开一处缺口,一夜之间又长还原了?"

  龙王哼了一声:"他们用的那些家伙根本不顶用,就是再敲打一百年也把我奈何不得。"

  山神又问:"那你怕什么?"

  龙王不耐烦地说:"我,什么都不怕。"

  山神追问一句:"真是什么都不怕?"

  龙王反问:"你看我老龙怕了谁来?"

  山神呵呵发笑:"倘若他们用了'你去我来',你会怎样?"

  老石匠大声不出,想听龙王答话,却没听见。只有山风呼啸,松涛阵阵。他想走拢点去听,身子一动就醒了。

  第二天,老石匠把梦中听来的事告诉大家,谁也猜不出"你去我来"是什么东西。最后,还是老石匠想出来了,他说,那个"你去我来"不就是大锯吗?于是,他们架炉生火,连夜造大锯开山。开锯之时,只见山脊上水流不止,微掺红色。大家高兴地说:"锯断龙背了。"大伙齐心合力,三天之后,就开成了成渝公路通过的巨大山口。

  为了纪念开石的胜利,人们把龙泉山这座最高山峰峰顶的山口,取名叫"斩龙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