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组灵敏度和漂相的联系

精选问答

  钓鱼时候钓组的饵、钩、坠、漂之间的连结,都是柔性连结为主。在柔性的状态之下,钓组中的某一元件的位移,并不能代表整个钓组位移。因此,如果孤立地分析浮漂的长短粗细、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得出的结论一定有误。同是调四钓二,钓一漂深的钓组和钓十米深的钓组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同是脑线弯曲,弯曲的程度不同,钓组的灵敏度也会不同。在许多情况下,钓组的灵敏度与饵钩的大小、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现在以调四钓零为例来分析。在调四目的时候,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精确确定。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铅坠的重力小于浮漂浮力的前提下,先在长脑线钩上挂一铅皮,让长脑线钩触底,调整浮漂,让浮漂的漂尖与水面齐平。第二步,保持浮漂在水线上的位置不变,调整铅坠,让漂尖露出水面四目。

调四钓零

  在单粒饵重能压沉二目漂尖的情况下,钓组在调四目后,长脑线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是漂尖四目的长度。如果小于四目,下一步的钓目会大于零目,无法实现调四钓零。如果大于四目,挂饵后的饵重稍大,哪怕是大万分之一毫克,漂尖就会沉入水中,不会与水面齐平,也无法实现调四钓零。

  有些人在调四目时,只是让双钩不挂饵,悬浮于半水就行了,这样调出的调四目太不准确了。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有时也许可以将就,一旦到了野外,调出的四目就会出现大的变化。

  钓目可以多于调目,这是钓界在浮漂有灵敏点之后闹出的又一个笑话。空钩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有饵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钓目,只要饵的比重大于水,就绝不会实现钓目可以多于调目。

  你可以说,我的调目只以半水调出的那个调目为调目,或者说,我把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忽略不计。是的,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情况,不计算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但是,在调漂时,钩与铅坠的重浮力差却万万不可忽略。铅坠、双钩落底,不就等于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吗?如果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调目不会发生变化吗?还会是调四目吗?

  脑线的长度,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大小,脑线越长,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越大,钓组越迟钝。水线的长度,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的高低,水线越长,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越低,钓组越迟钝。

  钓组在钓一标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标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一标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一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米,否则,就不是钓一米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十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等于十米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十米深的调目(或钓目)。

  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调目和钓十米深的调目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钓目和钓十米深的钓目也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也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

  在确定调目的时候,要首先精确确定水线的长度。其原因不只是因为一般情况下钓线比水重,有时能明显影响标尖沉浮。在钓线在水中的重浮力差为零时,我们还是要先确定钓线的长度。水线的长度,是确定调目、钓目的必要条件。这就和我们穿的鞋子一样;它不但分左右,还有大小号码的区别。鞋子的左右之分,等于调目、钓目之分,鞋子的号码大小,等于水线的长度不同,如果把鞋子只分了左右,而不管号码大小胡配对,穿在脚上就不一定合适。一些人说的“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就是把调目、钓目“配错了对”。

  所谓的“调四钓五”(或“调四钓六”),是在半水调四目后,又放长水线,使一钩或双钩落底。在钩的重力不对标尖发生作用时,标尖露出水面五目或六目。这就象人的一双鞋。调四的水线长度与钓五(或钓六)的水线长度不同,这样胡乱搭配,一定会出现错误。

双钩落底

  人们一提起调四钓零、调四钓一、调四钓二、调四钓三、调四钓四,就知道调四是说钓组在无饵时标尖显示四目。而钓零、钓一、钓二、钓三、钓四,是说钓组在有饵时标尖显示零目、一目、二目、三目、四目。可在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钩上无饵时标尖显示多少目呢?能显示四目吗?

  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如果继续放长水线,只要铅坠不触底,标尖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调出无数个“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如果不确定这些调目、钓目的水线长度,就无法区别它们,无法比较它们的灵敏度。

  因为铅坠落底,我们常用的传统钓法钓组可称为底坠钓组。钓组的主线和脑线一般较细较软,铅坠、饵钩入水落地后,如果推动一下饵钩(只要推动的距离不超过2倍的脑线长),铅坠一般不会运动。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我们称为柔性连结。在分析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我们把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理想化,不考虑钓线在纵向推力作用下的支撑力。

悬坠钓草鱼吃饵漂相

1、草鱼吃饵的漂相:草鱼咬钩的情况是随着垂钓的方法不同、使用钓饵以及水温的不同等而有所不同。在水温合适、水中含氧充足时,草鱼会显出十足的拉力,动作突然,经常是在事前毫无动静,突然将漂拉黑,紧跟着冲撞拽线。用草和钓浮大都是这种表现。水温稍低,又是底钓,它可能表现为咬钩轻,且不拉黑漂,而且只在一二目间升降起伏。若在深秋,水温进一步降低,草鱼咬钩还会含饵不动。表现为漂子悄然上升了一目,并停在那里不动,常被误以为是小鱼将钩拖到草叶上,将漂子托住;往往造成我们提竿太轻,未能将鱼钩牢,使它逃脱。

2、鲢鳙就饵的漂相:用海竿在水库钓鲢鳙,不管多大的漂就是黑漂,要不就是拖着漂跑,这个只管用力提竿,一个字:中。用手竿垂钓鲢鳙时,因为鲢鳙进食都是“喝”,在吸吐钓饵的过程中,漂马上反映出来就是有规律的上下升降,钓手见漂动就要提竿,也有钩子钩住嘴了跑的,在漂上反映的就是黑漂或是漂倒了。

3、鲫鱼就饵的漂相:鲫鱼属底层鱼,也是在水底觅食,见到钓饵,先拱后嘬,将它吸入口中,随即抬头,水面漂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而后被托起来,这就是鲫鱼咬钩最典型表现。鲫鱼咬钩送漂都是这种表现,只是水温低时,送漂稍显乏力。如竞技钓鲫,采用悬坠长脑线,由于脑线长,鲫鱼咬钩上抬时,其力量先传到脑线上,钩虽上提了,但脑线来不及上升,使长脑线成“U”字形,托饵的力量反而变为拉漂的力量,所以用台钓法钓鲫鱼,一般会出现黑漂。如果用悬坠,但脑线短,鲫鱼咬钩抬头,又可能出现送漂。

4、鲤鱼就饵的漂相:鲤鱼咬钩拉漂显得稳重有力,大多数是拉黑漂。鲤鱼由于个体大,有力量,咬钩后在漂子的反应上是先微微点动几下,随即就拉漂入水。还可能是漂子在水面做横向移动,如果能在黑漂和走漂时提竿,十拿九稳中鱼。有时候属底栖性的鲤鱼可能循温追食游到水的中上层来吃甜就可能出现快速有力大送漂。

黑坑钓鲤鱼如何看漂相

黑坑钓鲤鱼应该看漂相的幅度,漂相幅度经常是慢速顿口,然后持续点动,这种漂相就是有鱼。

根据鲤鱼的吃饵动作可以看出,漂相为有力下顿1~3目时、漂连续点动、黑漂这三种情形时饵料才入口,这时扬竿抓口才是最为稳妥的,可以有效避免锚鱼、跑鱼;所以黑坑钓鲤鱼时不抓第一口,只抓死口。

七星漂的钓组是什么样

1、坠子是七星漂钓组的灵魂。星漂钓组中,坠子的轻重大小、空心实心对钓组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几个人在一起钓鱼,都用星漂钓组钓获有时相差悬殊,可能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的坠子不同。根据坠子轻重可以大体分为重坠、轻重、袖珍坠。坠子又有实心、空心之分。

2、几种各有特色的七星漂钓组。

(1)重坠七星漂钓组。

优点:很好的稳定性,抗水流风浪。

缺点:灵敏度很差,不宜钓静水。

应用:钓流水。水流越急,重坠越重,使钩饵位置固定。钩饵、子线随着水流飘舞,有逗引作用。常用蚯蚓等虫饵。涨水天水浑可以在滩口流水处钓鲶鱼、黄颡,也可以绷直鱼线看竿尖颤动(绷尖钓法)。

(2)轻坠七星漂钓组。

优点:漂坠匹配灵敏度较高。制作简单,调漂容易。适应范围广(深浅、亮水、草丛),走钓、换位特别方便。

缺点:灵敏度不及袖珍坠钓组高。钓浮不及立漂钓组。稳定性较差,难抗风浪。远处看漂困难。

应用:仲春至晚春自然水域近钓,无论亮水、草丛皆宜。

(3)袖珍坠七星漂钓组。

优点:由于坠子特别轻,浮子又少又小,细线小钩,所以钓组很灵敏,同时阻力最小。在钓小鱼、轻口鱼、猾口鱼时明显胜过轻坠钓组。下沉慢,钩饵轻轻飘然而下,接近自然,诱惑性大。

缺点:只能钓近不能钓远。最怕风浪流水。只能钓慢鱼不能钓快鱼。

应用:特别适用于初冬至早春近钓轻口鱼。钓饵宜小,饭粒、面饵、细小红虫蚯蚓。看漂看水面下浮子轻微上送或下沉。

(4)空心坠星漂钓组。

优点:坠子较重,容易抛远。空心孔径大,浮子也少,鱼儿拖动线从大孔眼中滑过,阻力很小。漂相基本都是黑漂,浮子被缓缓地向下拖走,连续、明显,容易看漂。

缺点:浮力重力不匹配,灵敏度次于轻坠钓组。

应用:晚秋至初春,鱼藏深远处。坠较重,可抛投至远处,钓获个头较大的鲫鱼。饵料多用蚯蚓,可以结合包食钓法钓大鱼。空心重坠也可应用于流水。

(5)长竿短线星漂钓组。

优点:打窝、下钩定点准确,定点诱钓。钩饵可以直上直下移动,方便原地逗引,方便快捷向上拎鱼出水,减少挂草、惊鱼机会。

缺点:伸缩钓竿费时费力。

应用:特别适用于钓远处草洞、浮萍或者荷叶空隙。短竿配1—2米短线,钓近处拳头大、碗口大小草洞,效果也很好。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