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产自苏州洞庭湖
碧螺春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是苏州的的特产!
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
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洞庭碧螺春茶自古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林果茶间作的种植模式,这也是决定碧螺春茶品质的重要原因。”太湖洞庭山林木密布,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中下坡、山坞种植着杨梅、枇杷、板栗、柑橘、银杏等十多种果树,果树覆盖率25%到35%,这里也是碧螺春茶的主要栽培区,茶树就生长在这些果树下,一棵棵浓荫如伞的果树为茶树遮荫蔽日;茶树和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熏茶味,天长日久便形成了碧螺春茶独特的花果香味。碧螺春茶的这种林果茶复合间作模式,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碧螺春鉴别方法
1、看外观色泽
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自然,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
2、看茶汤色泽
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汤色看上去比较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茶汤的看上去颜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碧螺春产地是哪里?如何鉴别真假呢?
3、外形特点
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4、内在特点
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汤色嫩绿整齐,幼芽初展,芽大叶小。在鉴别真伪时,可用真品进行对照,凡不具备上述特点者即可却认为伪冒品。
另外,每年的洞庭碧螺春产量并非想像的那么多,因为洞庭山只是那么一块地方,不可能产很多茶叶,所以物以稀为贵,极品洞庭碧螺春的市场价格在三千以上(每500克),少量碧螺春能达到5000一斤。而网上宣传“特级洞庭碧螺春,250元一斤”的都并非洞庭碧螺春。

苏州正宗碧螺春品牌有哪些
苏州正宗碧螺春品牌有三万昌、邓尉牌、庭山牌、御牌等。下面是一些碧螺春品牌的简单介绍:
1、三万昌:始创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苏州的茶业老字号。始创人为苏州人氏盛尧明,后因年迈将企业转让给贴邻缪成福为业。“三万昌”意喻为“绵绵不绝,繁荣昌盛”;
2、邓尉牌:苏州市邓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下设一家子公司苏州石公山庄茶叶有限公司、8家茶叶专卖连锁店,拥有苏州市邓尉茶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碧螺春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为江苏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