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钓点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大水面轻障碍区,如码头、堤坝、环岛路、海参圈这样的钓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居高临下,水下虽说有礁石但不是太密,以水草居多,这样的钓点不容易挂底,玩法既可以远抛又可以垂直放线垂钓。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仔细观察流水的方向及大小,如果流水太大,小型铅头钩根本沉不了,钓组老是悬在水的中层,中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用合适的钓组,沉底后辅以抖、挑、顿等手法,通过软饵的各种游姿、摆幅、动作来吸引目标鱼的攻击。在大水面轻障碍区中鱼后起鱼会相对简单些,中鱼的瞬间及时扬竿,只要鱼游离水底,就能很轻松地收线到水面,飞鱼上坝。经常能遇到有趣的一幕:中鱼后从力道的大小能感受到鱼很小,等将鱼收到水表离开水面的瞬间,鱼又掉落水中跑掉,从这有趣的一幕可以看出小黑刺毛攻击的疯狂程度,往往是鱼太小只是咬住了软饵死不松口,等离开水面的瞬间才放弃。大水面轻障碍区虽能体会到反复中鱼的乐趣,不至于空军,但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这些钓点往往聚集许多传统钓鱼人,钓鱼人多了自然而然鱼也就少了,所以上大鱼的概率也小,中的往往都是些小鱼。
另一种是礁石区,属于重障碍区,这样的钓点水底下全是犬牙交错的礁石,鱼就藏身缝隙中。这样的标点虽然藏鱼,而且每次都会有相当喜人的收获,但缺点也是相当的明显,就是非常容易挂底,玩传统钓法的人不喜欢这样的地方,不常光顾这样的标点,所以在这样的重障碍区经常会钓到半斤以上的大鱼。重障碍区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抛投钓远;另一种是钓脚下,当地俗称“扣缝”。
1.抛投钓远
站在礁石上远抛二三十米,可以略等上3-5秒,让钓组缓慢沉底,钓组缓慢沉底,挑竿收线,之所以要挑竿就是为了防止挂底,收线过程中通过超软纤细的竿梢的灵敏反应缓沉收线,挑竿收线过程中可通过软竿纤细的竿梢反应,清晰地感受着水底下传递上来的每一个极细小的、微弱的、点滴的信息。轻轻一触而过的礁石、摆脱海草纠缠的感觉、海鱼半道杀出的突然截口等,哪怕再细微的咬口信号,都可以被敏锐地反应出来。瞬间从竿梢传导过来的中鱼信号以及收线过程中,鱼在水中挣扎的力道传达到颤抖的纤细竿梢,满弓的超软调根竿飞鱼上礁石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软竿细线搏海鱼的劲爽。
海鱼鱼攻击拟饵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转身钻洞,超软调竿子纤细的竿梢能在鱼就饵的瞬间迅速传递中鱼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做出迅捷的扬竿动作,在刺鱼的同时凭借根竿强劲的腰力将鱼拔离海底礁石区,这期间海鱼鱼仍然会做暴力的挣扎动作。海鱼开始的动作既暴力又凶猛,有点三板斧的味道。“三招”过后往往就会很不情愿地被强拉飞鱼上礁。黑鮶鱼在水中往往是大张着略显夸张的大嘴被一路拖上来,所以海鱼鱼在收线过程中往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拉重物,一路“阻力很大”的上来,与六线鱼的一路蹿着上来形成强烈的反差。收线起鱼过程中要精神集中,时刻注意观察水的深浅,将鱼控制在既不能离底太近以防钻洞,又不能太接近水面防止鱼出水面的瞬间失去阻力而松线跑鱼。特别是近前的这段距离,水面与礁石的落差距离为20-50厘米,属于浅水区,既要控制好收线的速度,绷紧钓线防鱼钻缝,又不能太用力将鱼拔出水面松线跑鱼,更要注意绕开露出水面的礁石。
2.扣缝
“扣缝”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种玩法。站在礁石上伸出钓竿直上直下垂钓,鱼就藏在脚下的礁石缝隙中。这样的地方水下礁石密布,中鱼瞬间鱼就会转身钻进旁边的缝隙中,如果不能及时挑竿起鱼,让鱼钻洞成功那结果就只能是断线跑鱼。选中一个钓点后首先要观察周围的水面,先要找好中鱼后的退出方位,将鱼引离礁石区,控制在宽广的水面;其次,要选好飞鱼上礁后的落点,“扣缝”玩法往往站立的礁石面积不大,中鱼后千万不能在空中摘钩,这样鱼略微挣扎下就有可能掉落水中。要找一处有凹处的礁石作为飞鱼上礁后的存鱼处,不仅方便摘鱼,而且即使鱼脱钩了也不至于跑鱼。
钓线放下后先要注意浪涌的方向,别让钓组被浪涌推进礁缝中,然后就上下提竿挑逗,要密切关注竿梢的每一个细小轻微的变化。如果这下面的瞧洞中藏有海鱼,海鱼的领地意识相当强,对来犯之饵会立即进行攻击,竿梢就会瞬间下沉抖动,要眼急手快第一时间做出挑竿动作,力度要刚刚好,不能暴力扬竿,要顺着鱼的力量让鱼脱离底部逐步到目所能极的水层,然后在周围没障碍无礁石的水面将鱼飞到礁石上,这尾鱼就是你的囊中之物。

海钓矶钓的钓点分类
1、地矶。地矶指陆地周边的岩石(包括珊瑚礁)海岸,例如台湾本岛的东北角。这类钓场通常可以通过陆地直接抵达,所以前往下竿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互相干扰或必须跟很多人争钓少量鱼的情况,以致收货可能较差。
2、堤岸。堤岸人工建筑的海岸构造物,包括防波堤和码头。此种钓场理论上比地矶更容易到达,很多时候甚至是车辆可以直接开到下竿地点的。
3、外礁。外礁是凸立在海中,与陆地不连接的小型礁屿。这些地方绝大多数无人居住,当然也就没有港堤设施和交通船来往,钓者必须找渡礁船载运才能上去垂钓。
浮矶钓法,浮矶钓运用技巧
1、鱼竿
可用1号到2号的鱼竿,若目标是大型真鲷可用竿头较软的竿,号数在1.5号,1.75号,2号的竿,其中又以1.75号的竿较为适中,若用大号竿相对着钓线也要加粗的原因,有时反而使钓组显的不自然了,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1。25号的竿,用3号主线3号子线,应付70公分左右的鱼应该足足有余。
2、钓线
钓线若和鱼竿的比称来说,1.5号的竿用3号线是最为适当,若觉的信心不足可以用1.75号的鱼竿四号线或者2号竿五号线,钓真鲷时不必刻意去考虑线的粗细,只要注意到整个钓组的比称就好,子线反而用较硬的碳线效果会更好一些,子线的长度和使用诱饵笼钓法时一样,越长越好,这主要也是针对着真鲷的习性来考虑的。
3、鱼钩
最好使用长柄硬质钩,钓真鲷时,一般我比较喜欢使用OWNERCUTGURE(切割黑毛11——12号)。钓过真鲷的人都知道,浮标虽然很爽快的沉入跟着被拉动主线,但是一扬竿时却常拉空竿没鱼中钩,这时应该确认自己用的是那一种钩,鱼钩是否锋利。
4、钓组
我钓真鲷时一般准备1.0,1.5,2.0,3.0,的浮标及水中,因一般来说所设的钓棚较深(所谓的钓棚是指钩到棉线结的深度而可以钓到鱼的层次),正常来说将钓棚设在六噚到九噚(九米到十二米)之间是中大型真鲷机率最高的水层,但若设钓棚是九米的时侯实际钓饵到达的层面只有七到八米。应该确认自己用的是那一种钩,鱼钩是否锋利。
5、诱饵的使用
是将诱饵打入脚下打浪位适当的地方,两杓三杓相隔一两分钟不间断的打出,钓黑毛及黑鲷时将钓组拋入诱饵带中就可以了,但是钓真鲷则用不规则的方法会较好一点,虽然基本上使诱饵及钓饵达到同调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反而钓不到特别大型的真鲷,要想钓大型的真鲷就用另种变通的方法。
矶钓如何控线
1、重量张线:这是利用母线的重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母线离开水面,减低水面张力对母线的影响,同时因为母线离开水面时受到地心吸力的影响,母线重量将会集中于丹锥上作为支点,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2、竿先张线:这是利用竿先的弹性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将钓竿伸出与水流方向尽量保持垂直90度-120度之间,打开线杯,利用手指轻按线杯制线及竿先的弹性轻轻拉紧钓组,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3、风力张线:这是利用风力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部份母线离开水面,竿先必须视乎风速及风向作出适度的提升及指向合适的方向,这时母线将被风吹成一个弧形而向丹锥方向作出拉扯,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4、反拨潮(炒白位)张线:这是利用反拨潮(炒白位)的力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利用钓竿,将母线放于炒白位的外沿,利用炒白位力量向四周散发的特性拉紧母线,从而令处于潮目(夹流位) 或离岸流的丹锥及丹锥下钓组拉紧,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5、拉扯张线:这是利用母线的乘流性(或水阻)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技巧是利起钓竿竿先的弹性左右舞动(在日本这种技巧叫“尖弹晃”),让母线离开水面,然后蛇形地摆放于流头,利用水面张力及阻力对母线的影响,从而大幅减慢丹锥上母线乘流性藉此减慢丹锥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
6、丹锥张线:这是利用多一颗不同乘流性的丹锥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只是配上多一颗乘流性较低的丹锥,藉以从后方拖拉着前方的丹锥,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