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二、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四三、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四、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五、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六、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如何看普洱茶叶底
看普洱茶叶底要捏茶渣,看叶质。拿起几片茶叶将其平摊开来,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了。手指捏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怎么看普洱茶的茶底
看普洱茶的茶底首先看的是茶汤中的夹杂物和茶汤过滤网里的残留物。这两个一看,大概就知道这款茶工艺把握如何了。在看茶底以及揉捏叶底,看的是茶料季节、茶叶的整碎、工艺以及其他异物。近年来,普洱茶的卫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以前的一些老茶,卫生还是存在问题的,茶中会夹杂一些异物,应用滤网是很必要的。
怎么鉴别普洱茶
鉴别普洱茶可以从茶叶外观和包装纸颜色两个地方鉴别。普洱茶并非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
茶叶外观
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多为黄绿色,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陈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包装纸颜色
通常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纸质略黄,因此可以从纸质手工布纹及印色的老化程度判断普洱茶的年份。但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因为可能有些不法商人会利用这种心理,以陈黄的包装纸包装次级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