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如何鉴别是否正宗?
1、辨颜色
从颜色上辨别,这从理论上很难去实现,因为不同等级的碧螺春颜色都不同,要结合茸毛和颜色一起才能分辨。
如果茸毛很多,但颜色很淡的话,那自然是外地碧螺春。如果茸毛少的话,外地碧螺春一般机制的多,也就是成螺状的,而本地碧螺春茸毛都是遍布于身的。
简单点讲,如果您所购买的碧螺春螺状很紧,或者说虽然不紧但茸毛没有布身,颜色不是那种翠绿,那自然不是正宗的碧螺春。
2、闻香气
正宗原产地碧螺春有淡淡的花果香,也有的是栗香。而不少碧螺春是另外一种异味,有点刺鼻,有的虽然没有,但是茶香不是很明显。
例如,四川的碧螺春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外观很难去辨别,但香气却是没法达到的。当然也有不少制茶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会加入一些类似的香料。
3、手感
正宗原产地碧螺春茶摸着柔软,因为其为小叶种,软软的,即便做的干的原产地碧螺春,还是有韧性的,这是一定要接触过的人,才会有感知。
4、正宗的碧螺春冲泡后
冲泡后的碧螺春分辨起来是最直接的,当您所购买的碧螺春无法从感知,外观,香气等进行分辨的话,那冲泡后所有的都可以解决。
(
1)迅速沉底
正宗原产地的碧螺春,是用上投法冲泡的,投茶即沉,无漂浮物。
一般是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即先往杯中注入85℃左右的热水,至七分满,然后再置入茶叶,茶叶会在几秒钟的时间内,都沉入杯底。
这时候,你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来,展现出采摘时候的样子。跟大家说个小诀窍:如果您发现展开后的茶叶外形特别的好,颗颗饱满整齐,那么,对不起这肯定不是本地的茶叶。
其实,本地茶农都知道,洞庭碧螺春有一个缺点就是茶叶嫩,在手工炒制的时候容易炒碎茶叶,所以茶叶越是外形完美,越是外地茶的可能性越高。
(
2)闻香郁
随着杯中水汽的升腾,茶叶的香气也会随着水汽弥漫开来。这时候,闻着洞庭碧螺春所特有的花果香,特别地令人舒坦。
(
3)观汤色,品其味
以汤色微黄为优品,汤色碧绿为次品。口感清香而醇和,兼有花朵和水果的清香。素有“一酌鲜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的说法。
(
4)叶底
叶底,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将叶底放入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片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
洞庭碧螺春的叶底柔匀,翠芽微显,嫩绿明亮,非常有辨识度哦。
洞庭碧螺春的采摘,严禁采单芽,所以看到叶底都是单芽,或是叶底肥壮的,那自然就不是正宗的碧螺春。叶底的辨别,有助于分析茶叶的工艺和品质。
以上就是关于碧螺春形状的介绍了,碧螺春的外形只能作为鉴别碧螺春正宗与否的一个参考标准!

碧螺春外形是什么形状
是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的形状。
碧螺春茶是我国的历史名茶。在当代,它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大红袍、铁观音等齐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唱名茶的人多了,名茶的需求量扩大了。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茶按制作工序分为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碧螺春什么形状的
碧螺春的形状像螺旋。碧螺春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清香幽雅。滋味鲜醇甘厚,鲜爽生津。嫩绿隐翠,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正所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叶多卷曲,鲜嫩碧色,花香果味,细嫩娇柔,入水即沉,清香扑鼻,鲜爽生津,回味隽永。正宗原产地的碧螺春,是用上投法冲泡的,投茶即沉,无漂浮物。一般是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即先往杯中注入85℃左右的热水,至七分满,然后再置入茶叶,茶叶会在几秒钟的时间内,都沉入杯底。
碧螺春是什么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