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品质鉴赏方式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从外形上看纤细挺直,形如松针一般,茶身布满白色的茸毛,正是由于这特点因此将其命名为白毫银针。白毫银针色泽呈银灰色,光泽发亮。
冲泡后的茶汤汤色显杏黄色,茶香清香悠长。冲泡时茶芽在茶杯中上下浮沉,换换沉于杯底之中,茶叶舒展,芽叶匀齐。品饮茶汤,茶香扑鼻而来,品饮一口,茶汤入喉,滋味鲜醇甘爽,回味无穷。
白毫银针茶味茶中珍品,形、色、香、味俱全,冲泡后浮沉于茶汤中之场景令人赏心悦目。白毫银针茶性显凉,经常饮用有及不错的降火之功效。
白毫银针的历史发展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
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
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1992年银钩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白毫银针的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福建政和一带久旱不雨,引起大瘟疫,病死很多人。当地人听说洞宫山上一口老井旁长着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于是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纷纷上山寻找这种仙草,但却都有去无回,可能有杳无音信。
有一户人家,你也在找寻仙草大军的行列。家中志刚、志诚与志玉三人商量,为了避免能去不能回的悲剧,三人轮流去找仙草。老大志刚先行,他到了洞宫山,碰到一位白胡子老翁。老翁告诉他,仙草就在山上的龙井旁。你上去取去即可,但要记得上山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看,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却见山上满山乱石,阴森恐怖,忽听一声大吼:“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乱石岗上一块新石头。
老二志成也去找仙草,他与大哥的命运一样爬到半山腰时也回头变成了一块巨石。
老三志玉沿着两位大哥的足迹继续寻找仙草,她也遇见了白胡子老翁,听了同样的忠告。志玉谢过老翁,往前继续走,他来到乱石岗,怪声四起,他就用糍粑塞住耳朵,坚持上山,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找到龙井,采下仙草芽叶,并用龙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很快开花结籽,志玉采下鲜草种子,下山回家。志玉将种子种满家乡的山坡,救了当地的老百姓,这里的仙草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的产地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麓,地处中亚热带,常年天气暖和潮湿,年均气温为18.5℃,年均匀降水量为1660毫米阁下,红黄的泥土肥沃,很是得当栽培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白茶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属于轻微发酵的茶类。优质的白茶布满白毫,外形呈现针状且熠熠发光,汤色与叶底都显得浅淡明净。
它生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的功效。人们熟知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均是白茶中的珍品。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日常饮用白毫银针茶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1)白毫银针味温性凉,“功同犀角”,有祛湿退热、健胃提神的功效,经常饮用能够防疫祛病。
(2)白毫银针含有活性酶、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可用于风热感冒、牙痛、麻疹等病的治疗,还可以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安神、抗辐射等。
(3)明目,老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白茶为微发酵茶,保留了茶叶大量的白毫,使之外在表现形态“贵白”,所以白茶叫白茶。白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天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滴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使得茶叶外观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称“白茶”。
白茶怎么洗,白茶如何洗茶
1、温碗
用沸水汤洗碗盏,目的有二,一是洁具,二是方便接下来投入干茶后的摇香闻香。
2、投茶
根据盖碗容量的大小来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量的三分之一,记住宁少勿多这个词就好,或者可以参考茶水比例1:20来进行投茶,即1g干茶需要20ml的水。
3、摇香闻香
入茶后,借助刚刚的碗的热度,激发干茶的香,可以细细品味茶香,及有无异杂味等。同时摇后,如果有碎末会粘附于碗盖上,又可以用水冲去,利于下面泡出更美味的茶汤,而较少苦涩,因碎茶与完整条索浸出内质快慢不同,带来泡茶的难度。
这些,皆是泡茶的艺术了。
4、润茶
洗茶即醒茶,又称温润泡,用温度适中的开水,快速出汤弃头汤不饮,然后,并不要急于接着注水,可以稍等几秒种,等待茶儿的苏醒,此为用“润”的手法慢慢将茶叶唤醒。
5、冲泡
冲泡的水温宜高,手法是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对着茶叶冲。
6、出汤
出汤要把握两点,就是时间和手法,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汤,手法要平、稳、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汤的时间千万别犹豫,一定要快,尽快沥干;沥干后,盖碗归位,盖子可稍微打开,让茶叶通通氧气,这样茶汤会更好喝。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