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发酵工艺是什么

精选问答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2~4次,每次20~25min,历时1~2h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

春茶初期室外温度25℃,相对湿度65%左右,每次晒25~30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30℃,相对湿度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10~15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

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64%~80%,萎凋总历时48h左右,并分别于32h和40h左右进行2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有白茶共有的加工工艺

C.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9~35℃,湿度65%~75%,历时18~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6h,室温29~31℃;7~12h,室温32~35℃;13~18h,室温30~32℃;18~24h,室温29~30℃。

当萎凋叶含水量达16%~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

堆积厚度25~35cm,堆中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历时2~5h;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总之,白茶的确是经过发酵的,该发酵发生在萎凋工艺中。

白茶是发酵茶吗

白茶是发酵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虽然白茶的发酵程度较低,但是它同样在加工的过程中进行了轻微的发酵。虽然白茶的发酵程度较低,但是它同样在加工的过程中进行了轻微的发酵。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工艺,到底什么是萎凋

白茶的制作,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这两道工序。萎凋是白茶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序。但是很多人对萎凋这个词也是一知半解,到底萎凋是什么呢?#来看看《中国茶学词典》里对萎凋是怎么定义的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变化的作业。

政和白茶怎么泡,政和白茶工艺和泡法

1、投茶:依盖碗容量大小而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容量的1/3,宁少勿多,少了可通过控制注水量来掌握浓度,多了则很难,也品不出什么色香味。

2、洗茶:即醒茶,又称温润泡。我们说,茶叶未冲泡之前是睡着的,我们要让它接下来有好的状态、好的口感,那么醒茶很关键:不提倡用太滚的水对着茶叶猛冲,而应用润的手法把茶叶慢慢唤醒。

3、冲泡:这时水温宜高,也即刚沸腾过的;手法是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对着茶叶冲。

4、出汤:出汤要注意把握两点。时间:第一泡出汤快慢看醒茶程度,醒茶充分则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汤;醒茶不充分时间稍微可拖后2秒。手法:平、稳、快,碗要端平、手拿稳,该出汤时千万别犹豫,一定要快,尽快沥干;沥干后,盖碗归位,盖子可稍微打开,让茶叶通通氧气,这样茶汤会更好喝。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