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蒙顶甘露吗

精选问答

碧螺春属于绿茶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当然的,蒙顶甘露也属于绿茶,但与碧螺春之间有很多的茶具,碧螺春的产地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由于其优越特殊的生长环境,所产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而且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的产地分布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主要茶区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而太湖的西洞庭山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碧螺春茶,重点茶区在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

碧螺春的产地环境

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众多果树交错种植。茶树、果木相间种植,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从而使碧螺春形成了独具天然花香果香味的优异品质。

碧螺春的故事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碧螺。

有一天,碧螺姑娘到洞庭东山去砍柴,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她抬头张望,发现洞庭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上有几棵茶树,于是冒着危险攀上悬崖,采了些嫩芽揣在怀里下山回家。到家后,碧螺姑娘又累又渴,当她把怀中的茶叶嫩芽取出来时,只觉得清香袭人,姑娘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也!”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挑选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看色泽:是否符合银绿隐翠,绒毛遍布。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碧螺春茶叶上的白毫是碧螺春茶细嫩的体现,碧螺春幼嫩的芽尖背面长有白色茸毛,加工成茶后,其特征尤其显著。

2、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

3、看形状:索紧系否,有个词叫铜丝条、蜜蜂腿。螺也不是像螺蛳壳的形状,实际上更像把螺蛳肉拉出来那个形状。卷曲度够不够。如果条子比较窄,都是直的,就不是好的碧螺春,做工不到家。

4、闻其香:花香味,清香文雅,浓郁甘醇。

以上就是关于碧螺春茶的相关介绍,想要了解蒙顶甘露的话可以点击我们的网站自行查阅!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碧螺春提香方法,怎么给碧螺春提香

1、因为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最好用名茶烘干机烘焙方法来提香。注意,热风温度105℃左右最好,控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家庭冰箱冷藏的茶叶,拿出来喝时,可以先放入微波炉设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热60—80秒,取出后稍作摊凉后喝,这个方法对于带有生青气味的茶叶提香效果非常好哦!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