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金花的鉴别方法
第一#,观其色。金花一般常存在茯砖茶砖体的内部,在任何时候都是金黄色,菌体饱满,为呈圆形颗粒状分布,茶面即使有,也是个体清晰、间界清楚的颗粒状同处分布,只有不同生长阶段的大小不同。而黄曲霉菌在茶体中菌体干瘪,性状不规则,且呈褐色或黄绿色,有丝毛状物存在,一般分布在茶品的角边部位。
第二,闻其味。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有一股清馨的茶香和菌香气味。受黄曲霉菌等霉菌污染的茶品均有一股霉变气味。
第三、用手搓磨,受黄曲霉菌霉变之茶有发腻的感觉。完好茯茶则没有此感,并且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第四、黄曲霉菌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用口吹气即可吹散落。而冠突散囊菌闭囊壳附着紧实,不易掉落。
第五、在休眠期,黄曲霉菌只有黄粉状孢子存在,但在生长期,有明显的菌丝形成。冠突散囊菌在生长发育期菌丝不明显,显微镜下,菌丝短、顶端大、且发白,见氧气后很快就消失。成熟后以金黄色囊壳存在。
第六、受黄曲霉污染的茶,茶叶一般凝成块,冲泡时不易散开,叶子极易碎。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久存不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
第七、冲泡时,受黄曲霉菌霉变的茶汤色灰暗或棕黑,浑浊黏腻,味道发涩,霉变气味呛人。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混浊。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汤色橙黄或深红,且较普通茶更加清澈透亮,口感醇和顺滑,有股清馨的菌花香甜气味,极耐冲泡,喝后有心旷神怡之感觉。
金花是如何产生的?
黑茶在发酵的过程中,存在着稳定且纯正的金花菌群,后面再加上适当的温度、湿度与时间,金花就能在黑茶中自然地生长出来。想要产生金花,压制好的黑茶要经过发花期与干燥期,工艺极其复杂繁琐,但也尤为重要。
1、发花期
发花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控制在24-26°C,湿度在65-75%,直至茶砖内出现白色菌丝;第二阶段温度要升至27.5-28.5°C,湿度则要调整为75-85%,直至茶砖长出茂盛的金花菌;第三阶段的温度与第二阶段一样,但湿度则调至55-65%,持续至发花完成。
2、干燥期
待发花完成,金花生长出来后,要每天升温3°C,直到50°C后持续2-3天,再把温度每天下降2°C,直至35°C,最后再每天升温1°C至40°C,直到茶品干燥为止。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干燥期”,目的就是将茯茶中多余的水分去掉,使金花自然稳定地存在于茯茶中,以便后期储存。
众所周知,黄曲霉菌是一种有害菌,有黄曲霉菌的茶是不能喝的。冠突散囊菌与黄曲霉菌,二者都属真菌类的曲霉菌属。二者都是靠孢子繁殖存续,它们在生理特征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利用碳源、氮源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二者最大不同是冠突散囊菌对人体健康有益、黄曲霉菌有害。所以学会分辨黑茶的金花尤为重要。

怎样鉴别黑茶
首先看黑茶的外形:黑茶有发酵香,老茶有陈香,紧压茶砖面完整、模纹清晰,棱角分明,侧面无裂缝,散茶条索匀齐、油润则品质佳,其次看色泽:不同黑茶类型,其干茶色泽不同,如:黑砖茶色泽乌黑油润有光,茯砖茶则呈现蛙皮青色,青砖茶则青绿泛黄。
黑茶,属山茶科,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有助消化解油、降脂减肥、抗氧化等功效。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为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云南黑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
怎样鉴别安化黑茶
鉴别安化黑茶的方法:看外形,不同年代的产品重量规格和产品的外形规格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前期生产的砖茶,其砖片的紧压程度和光洁度都比现时的要紧,要光滑。这是由当时采用的机械系螺旋手摇压机,压紧后无反弹现象。后来采用摩擦轮压机后,茶叶紧压后,有反弹松弛现象,砖面较为松泡。
看干茶色泽,不同黑茶类型其干茶色泽不同,如黑砖茶色泽乌黑油润有光,茯砖茶则呈现蛙皮青色,青砖茶则青绿泛黄。闻干茶茶香,纯正的安化黑茶带有松烟香和甜酒发酵香。
看茶的汤色,好的安化黑茶色如琥珀,纯净透亮。
品茶的滋味,好的安化黑茶入口醇和、柔滑。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