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什么?
洞庭碧螺春茶树与枇杷、柑橘相映成趣,果树根茎相连、叶脉相交,芳香物质在空气中弥漫,茶叶吸取果香,花窖茶味使得碧螺春与生俱来散发着花果香味。优质碧螺春的香气特别,在清清的茶香之中,透着浓郁且强烈的芳香,闻起来像花果的香味,使人陶醉和迷恋。
此外,太湖小气候、东山上的岩石风化残积土,再加上当地流传已久的种茶、制茶之法,让洞庭碧螺春萌生出乙醛和壬醛这两种独特的芳香物质。前者稀释后会呈现果香及酒香,后者则是天然存在于玫瑰油、柑橘油中。清代李慈茗为碧螺春的独特味道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头》,说它兼有龙井的纯净,武夷茶的温润,以及芥山茶的鲜。
碧螺春茶有着天然的花果香味,可以说是洞庭碧螺春标志性的特点了,其他的所谓的“碧螺春”没有鲜爽的花果香,有的只是沃土气、青叶气或其他异常的气味,两者可无法比较的哟!
碧螺春炒制和饮用
有了好的茶树,还要精心挑选,剔除黄叶,仅留一芽或者一叶一芽,然后在锅内炒制,每一锅只能炒制出三两多干茶,太多则会变黄,每锅要四十分钟左右,揉搓要恰到好处,太轻不成型,条索粗,泡出来不出味,太重则泡出来的茶叶太碎,不好看。炒茶的锅是专用的,不能用烧过菜的锅,否则会有油腥气,每炒一锅都要把锅刷干净,否则会有焦糊味,杀青时锅内温度要高,翻炒要及时,否则也会变黄,好的原料,精心挑选,高超炒制,好茶就出来了!
泡茶也很重要,碧螺春只适合用透明的玻璃杯,上下一样口径的那种,先到入小半杯烧开以后放凉到八十五度左右的矿泉水,然后再放入茶叶,挑选干净的茶叶会慢慢沉入杯底,少有浮茶,如果浮茶较多表明挑选不彻底,等茶叶落底后马上把水撇掉,这时候把杯口放在鼻子下会有一缕缕茶叶的清香飘入,好像春天百花盛开,百草葱茏的气息。接下来再续入七八十度的开水,碧绿的茶叶一根根舒展开,茶汤清澈,绒毛在水中如银毫飞舞,喝一口,清香满口,嘴唇及口中留香,香气异常,碧螺春味淡,三杯则味尽,娇嫩的茶叶经不起高温,切不可用滚烫的开水,加盖的杯子,尤其是不能用保温杯,否则都会烫熟了,没有喝的价值了。
碧螺春茶的香,不仅是品质的象征,更能令人精神愉悦。如果你想品味它,又能在和朋友喝茶聊天时展现你对茶叶的了解,建议您可以在日常积累你的嗅觉和味觉经验,喝茶时慢慢就能对应上准确的描述咯。

云南碧螺春的香气特点
云南碧螺春的香气呈板栗香且馥郁,香气高扬纯正持久,杯中挂香,水中留香,其干茶卷曲成螺,亮泽度高,整体匀整,汤呈金黄,白毫丰富,汤中沉淀物较多,不透亮,茶汤滋味厚重,略苦,回甘明显,叶底少有红片,嫩度高,柔软润泽,耐泡度高。
云南的碧螺春原料是大叶种,口感浓。虽然同是碧螺春,口感上和洞庭碧螺春差别比较大。
洞庭碧螺春芽叶较小,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匀整,满披茸毛,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
云南碧螺春外形条索粗壮,紧结匀整,色翠绿,滋味浓厚,不如洞庭碧螺春香,但比洞庭碧螺春耐冲泡。
云南碧螺春,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的开水冲泡。
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碧螺春是什么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