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采用引逗钓法来应对鱼情变化

精选问答

  我们都知道垂钓要根据不同的鱼情变化采取不同的诱逗方式,下面小编就根据实际情况来给大家介绍关于采用引逗钓法来应对鱼情变化,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有用的帮助。

动静相宜的引逗法

  钓友们都知道,鱼类没有保持恒温的功能,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一旦水温高于或低于自己的适温范围,便形成了制约鱼类正常生活与进食能力的主要障碍。就算是耐低温的温水性鱼类,当水温降到4摄氏度左右时,也处于少吃懒动的半冬眠状态。如果我们运用引逗法让死饵变“活”,刺激鱼的感觉器官,也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唤醒它的进食积极性。本人常用的做法是:

动静相宜的引逗法

  其一#,在选好钓位的基础上用诱惑力强的酒米加麝香米打窝,实行素引荤钓,鱼闻香而来,拣吃小米时碰到了更可口的虫饵,必然馋嘴。

  其二,定位后采取多窝轮钓,抓住重点,设左、中、右三个钓点,常见甲点无鱼乙点有,轮番投钩,总比“单打一”效果好。

  其三,在手竿钓近的同时,用1~2支小抛竿钓深钓远,哪儿有鱼就集中钓哪儿。

  其四,投钩入水后,若5~10分钟无反应,手竿可提、拉、撩、逗。抛竿可摇轮收线两三圈,让饵钩动起来刺激鱼的进食欲望,常常心想事成。但冬天的鱼儿是以静养生,似动非动,人为的动作不能过大过猛,否则可能使鱼受惊吓跑。假若我们的引逗法仍然无济于事,也许是水中无鱼或鱼极少,可仔细观察鱼的蛛丝马迹,试一试移位走钓、走守结合,若仍不见效果,那就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扬竿起钩稳中求快

  夏天水温高时鱼的感官灵敏,吃饵吞钩动作快,饵在水中溶解发挥也快,发现鱼的吃钩信号后,用“短平快”的技法扬竿成功率高。但冬天水温低,鱼的机体失灵、动作迟缓,饵在水中扩散也慢,宜稳中求快。当水深3~4米鱼的咬钩信号反应到浮漂的时间略长时,提竿“慢半拍”更符合实际,若过快、过猛、稳不住神,饵钩还未入嘴,也许使鱼受惊而去,欲速则不达。正因如此,当我们熟悉的浮漂语言出现时,要准确判断鱼的每一个点、托、拉、顿、移等漂相,在不急躁、慢中求快的关键时刻,力争在鱼吃钩后、吐钩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竿,不给鱼白吃饵不中钩的机会。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引逗钓法来应对鱼情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就是掌握动静相宜的引逗法以及扬竿起钩稳中求快,希望大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使用,希望有理想渔获。

矶竿滑漂远投钓法分享

1、矶钓竿:与渔轮,一般选择5.4米左右轻便的鱼竿,便于应对复杂环境。渔轮能储3号钓线100米左右即可,和冬钓鲫鱼打串钩渔轮要求差不多,金属轮、至少5轴以上。

2、钓线:根据目标鱼种的大小、鱼线的拉力值确定钓线的大小。由于有储线渔轮即使碰到大个体鱼类,调整好卸力,也可轻松应对。另外还要考虑钓场水域水底复杂情况,适当加大线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对5公斤左右的鱼类3号线就可以了。

3、浮漂与铅坠:区别于手竿浮漂,要选择大浮力的,克数至少在5克以上(手竿3号大漂浮力不超到3克)。铅坠可根据抛投远近、钓底还是钓浮(特殊情况),选择铅坠大小。钓点在20米以内钓底的话用10克左右铅坠通心或者铅皮座即可。

4、饵料与窝料:钓饵制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硬、黏,由于钓点很远,饵料状态最重要。因为矶竿抛竿频率现对于手竿要低很多,首先要求饵料不能雾化,要黏,这样在水底停留的时间长;其次要硬,要捏的实在,这样才能保证钓饵在穿过很深水层后状态依然良好,更不会在抛投的过程中散落掉;最后味型相对不重要,因为钓点远离岸边,鱼类的警惕性很低,类似于手竿垂钓的生口鱼,所以状态的重要性大于味型。饵水比例掌握在1:0.7为好,要反复打揉20~30次。窝料 窝料根据目标鱼种制作,最好也用和钓饵差不多味型的商品饵和成大团窝料,便于用抛勺打到钓点。

5、抛竿方法:先收线至2米位置,再勾住主线,打开线杯挡线圈,调整钓竿与人体平齐,向钓点抛投出去。

怎样钓龙虾,分享一下如何钓龙虾

1、最好的月份是5月份,天气暖暖的,龙虾很活跃,去河边芦苇丛边,水草多的地方。

2、找到一根稍微结实的2米左右的竹竿。

3、在竹竿的一头绑上线,最好是黑色的细线,1.5米左右长就行,要保证够沉到河底。

4、要选择粗大的黑蚯蚓,龙虾喜欢腥味的食物,将蚯蚓拍死,把蚯蚓捆到线的另一头即可。

油炸糍粑鱼的做法分享

1、主料:500g草鱼。

2、配料:适量油、适量辣椒、适量生姜、适量料酒、适量盐。

3、将鱼洗干净,草鱼切块后用盐、料酒、生姜、辣椒腌制一天。

4、一天后按每餐用量装入食品袋中放冰箱冷冻起来。

5、食用前取一包冷冻的鱼块化开沥干水分。

6、用厨房纸吸干水分。

7、锅内放油烧热,放鱼块炸至两面金黄即可。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