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影响钓鱼的因素有哪些

精选问答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天气因素影响永远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更为突出。夏钓中流传的鱼谚“夏天到,鱼难钓”就说明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夏季的天气变化快,起伏大,直接或间接地给垂钓带来影响。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天气变化特征及对鱼类的影响,才能有的放矢采取对策,才能取得好成绩。

夏季高热钓鱼

夜钓

  “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这是钓友们长期垂钓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我们夏季垂钓有着指导意义。

  常钓的鱼类生理上有几个共性:喜温怕热、趋弱光怕强光、喜静怕嘈声。我们选择夜钓正是为了满足鱼类的这些喜好。夜晚温度适宜、环境安静、没有白天强烈的光照,鱼类有安全感,所以敢大胆到近岸觅食,更由于水温凉爽含氧量高,所以,鱼类会胃口大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此时钓者也可免受白天酷热的折磨,因而广受钓友们的喜爱。

阴雨天钓鱼

  当空气干燥、水体与空气置换状况良好时,水体的温度降低含氧量就高,鱼类的行为就活跃觅食就积极,反之,鱼类就会停口。

  钓鱼人往往多注意、重视温度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而忽视空气湿度的变化,当鱼不吃钩时常常是一头雾水。

  就夏季来讲,当出现空气湿度超过70%以上时,多会出现轻雾的天气,尤其是山区更明显。由此民间就有“冬雾雨,夏雾热”的说法。

  实践证明,夏季如果出现上雾(多无风)的天气时,鱼类是基本停口的,常常要等到大雾散去后,鱼类才会陆续开口觅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水体里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水草,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才会产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当出现空气湿度较大时,阻挡或削弱了阳光的照射,使其不能或减少了光合作用,不能补充水体鱼类所需要的氧气,使鱼类的正常生存条件受到了破坏,从而导致鱼类食欲下降或停口,所以,我们在选择出钓天气时,要避开这样的天气或等雾散后再下竿。

开阔水域钓鱼

  由于地势开阔水面较大的水域一般风力较大有风浪,能够加速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空气与水体的置换,增加水体含氧量,所以鱼类的食欲要强一些。

  
2、找活水的地方下竿

  鱼类活动和觅食很多情况下是受水体含氧量影响的。活动的水体比死水的含氧量要高,又因为活水比死水温度要低,活水中饵料来源也要比死水丰富,所以,活水中的鱼类食欲要强很多。

  
3、选迎风处打窝

  其实,找迎风处做钓点,主要也是考虑水体含氧量及温度的影响。在相对较小的水域里,周边多有遮挡物影响空气的流通,这样,背风处水体与空气交换就受限制,水温较高含氧量偏低,而迎风处这样的局面就不同,有风、有浪、水体就会有缓流,从而使含氧量增加,当鱼类感觉舒适了就会有一定的觅食愿望。

  
4、看风行事

  夏季的不同风向也影响着空气湿度及温度。一般刮东南、南、西南风空气湿度大温度高,不怪有“东南风雨祖宗”的民谣,说明刮以上风向时空气湿度大,下雨概率大,而刮西、西北、北、及东风空气湿度较小,钓友要注意当地风向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风向出行。

夏季阴天怎样钓鱼

1、无风的阴天,温度在20℃左右,好钓鲫鱼、;温度在25℃以上,风力在二三级左右,好钓等大鱼。如果阴天转多云和小雨,其钓法不必改变,可以照样钓鱼;如果阴天转晴,就要考虑尽快改变钓法,摆脱天气变化带来的异常。

2、特别是在清水中钓浅水,有些现象明显发生,大鱼不再咬钩了,咬钩的都是零星小鱼,如果阳光直射水底,多次扬竿之后,甚至什么鱼也钓不上来了。所以,阴天转晴,改钓深水或远水是正确的变钓。

3、阴天钓鱼,有一种保险的做法,即同时打两个窝子,一个打在浅水区,一个打在深水区,主钓浅水区(深水窝也可钓)。一旦阴天转晴,就可以改钓深水窝(节省重新布窝、待窝的时间)。如果阴天起风时,风力不断加大至四五级以上,水面波浪滔滔,用已经不好钓鱼,此时,改用炸弹钩或之类抛竿钓鱼,也不乏是一种变钓的选择。若出于无奈,大风之中,也可改在背风处重新布窝钓小鲫鱼之类。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